第一百五十三期 | 2025年4月17日
01.
信息来源:新华社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市场销售增速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比1至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此外,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9948亿元,增长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0%。
数据显示,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21.7%、19.3%、18.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增长加快。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比商品零售快0.4个百分点。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0.4%、13.9%。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占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3.4%,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当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服务消费是支撑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发展空间大。此外,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新的消费产品不断创新,既显示了中国消费创新的动力,也显示了新消费的成长前景。
“总的来讲,今年一季度消费在政策的推动下持续改善。”盛来运说,下一步,要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减负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02.
信息来源:新京报
03.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
其中,关于恶意虚假摆拍问题,重点整治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等。
散布虚假信息问题方面,重点整治以“剪切拼凑”“断章取义”“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身份”等方式恶意制造不实信息;利用“换脸”“换声”“P图”等手段编造不实内容;假借“科普”“解读”名义,或假冒、“碰瓷”权威机构、专家学者,恶意编造、散布涉经济、法律、历史、医学等专业领域虚假信息等。
据悉,专项行动将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平台责任,从严处置处罚。对存在突出问题的网站平台及账号依法依规从严采取处置措施,及时公开曝光一批典型处置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04.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明略科技”
2025年,AI大模型技术与应用正在加速改写市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AI搜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据Gartner预测,到2026年,传统自然搜索流量将下降50%以上,而79%的消费者将依赖生成式AI获取信息。
随着用户搜索的方式逐渐从搜索框转向AI应用,生成引擎优化(GEO)正在成为品牌抢占市场的关键工具。未来,品牌所争夺的将不止是货架C位,更是AI认知中的VIP推荐位。
为在市场与营销领域拓展视野、深化洞察,助力品牌在AI驱动的消费决策新赛道上抢占先机,明略科技发起全网首个基于AI大模型对话数据的品牌排行榜——“品牌AI认知榜”,为AGI时代以数据驱动的营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据介绍,明略科技依托自身AI大模型能力和独有的海量营销数据优势,设置专用问题集,进而基于问题集驱动主流大模型生成对话,对所获取的对话文本进行语义分析,综合AI消费影响力、品牌认知渗透力、品牌综合表现力等权重计算得出排名。榜单制作完整映射“用户需求-AI决策-品牌表现”的闭环链路,综合量化品牌在AI认知中的竞争力。
该榜首次系统量化不同消费品类下各品牌在AI认知中的竞争力,全面揭示AI的推荐趋势,给品牌方借力GEO调整营销布局带来新视角、新思路。首期榜单覆盖清洁家电、个护家电等消费品类。此榜单根据明略秒针系统的魔方Pro等平台实时数据,以及在10+主流AI大模型工具平台的实时对话结果分析得出,由于线上数据处于时刻更迭状态,榜单结果仅作阶段性结论。榜单将持续更新,并将不断拓宽覆盖品类,为更多行业品牌营销效果提供动态监测参考。
05.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