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我国算力规模居全球第二;三部门新规严打医疗广告变相营销;二季度腾讯广告营收同比增超20%
最新动态
我国算力规模居全球第二;三部门新规严打医疗广告变相营销;二季度腾讯广告营收同比增超20%
2025-08-151
Image

第一百六十七期 | 2025年8月15日


01.

国家数据局:我国算力规模居全球第二

信息来源:中新网

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会上指出,截至6月底,中国5G基站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5倍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34倍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刘烈宏介绍,经过多年持续攻坚,中国数字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例,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智能中枢”。中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也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突破。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显著加深。刘烈宏表示,数字产业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产业数字化方面,智能化转变、数字化改造加速推进,建成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为消费新潮流
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数据市场加快培育。刘烈宏表示,去年推出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今年还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一批围绕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的数据企业正在孕育兴起,标准、规范不断推出,数据交易日趋活跃,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建。此外,国家层面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开展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建设,以场景牵引带动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

02.

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持续加大对医疗广告活动的监管力度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8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为有力打击违法医疗广告提供更为清晰、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引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介绍,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医疗广告与医疗信息、医疗健康科普在表现形式上愈发接近;部分不法经营者假借“科普”外衣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甚至虚构“名院”“名医”吸引患者就医等乱象时有发生,群众反映强烈。为更好规范医疗机构广告发布活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三部门联合制定《医疗广告认定指南》,并公开发布
《指南》对医疗广告发布主体作出严格限定,明确规定了除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或者委托他人发布医疗广告;对如何区分“医疗广告”与“医疗信息公开”“健康科普”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监管规则;对部门协同作出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以《医疗广告认定指南》发布为契机,引导医疗机构守法合规开展医疗广告宣传。进一步细化完善部门间协同监管机制,推进广告监管规则与行业管理政策的有效衔接,更好发挥跨部门监管合力

03.

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韧性增长已现,一二梯队格局成型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QuestMobile”

近日,国内知名互联网研究机构QuestMobile发布《2025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报告指出,随着经济持续回暖,用户持续向一线城市流动,年轻用户和银发群体持续增加,加上AI技术的持续突破,全网用户总量和用户黏性正打破过去几年的瓶颈状态,呈现出增速回升且充满韧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打破了此前诸多市场上“回暖可持续性的疑虑”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6月,全网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2.67亿,同比增长了2.5%;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及次数分别为7.97小时、117.9次,同比提升了7.8%、2.6%;并且过去半年,互联网影响力深度参与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旅热点、KOL出圈等等,带动了各平台广告营销链路的全面升级

这当中,头部互联网企业流量持续聚集,TOP15企业去重用户规模均超过4亿,其中,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抖音集团、百度集团构成了第一梯队;拼多多、蚂蚁集团、美团、京东构成了第二梯队

此外,随着AI应用的持续深入、消费持续回暖,线上线下的融合也进入到了全新阶段,形成了技术赋能产业的内生驱动模式,众多文旅热点城市、事件或者“网络高关注度个人”的线上影响力,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转移到线下,形成现象级的热点


04.

腾讯广告实现连续11个季度两位数增长

信息来源:综合证券时报、华尔街见闻等媒体相关报道

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为692.5亿元,同比增长18%。腾讯营销服务同样表现强劲,当季收入达357.6亿元,同比增速达20%,超出行业平均水平,并实现连续十一季两位数同比增长。财报指出,这主要得益于AI驱动的广告基础模型升级,显著提升了点击率和转化率。其中视频号、小程序和微信搜索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速分别高达50%、50%和60%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第二季,腾讯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获益,收入及盈利均取得双位数百分比同比增长。他还表示,腾讯通过升级广告基础模型,提升了各个流量平台上的广告效果,持续推动营销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腾讯AI赋能与广告的增长引领业绩强劲复苏。AI不再是概念,而是增长引擎。AI技术显著提升了广告的转化效率和游戏的开发及运营效率,直接推动这两大高质量收入板块连续两个季度实现20%以上的同比增长。同时,广告业务增长空间巨大。 腾讯的广告业务,尤其是在视频号,其广告加载率远低于同行,这预示着一个长达数年的增长跑道。高盛预计其2025和2026财年的广告收入将分别增长19%和16%


05.

谷歌引入AI反击流量欺诈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近发布的一项全球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网页端的全球无效流量比例高达18%,移动端更是达到惊人的31%。对于品牌广告主来说,这意味着每投出10万美元广告预算,可能就有1万美元被直接浪费;对于优质媒体而言,这也是对收入的直接侵蚀

无效流量(Invalid Traffic, IVT)是指那些并非由真实、感兴趣的人类用户产生的广告活动,而是来自自动化脚本、误触点击、点击农场或恶意欺诈网络的虚假流量。

谷歌广告流量质量部门将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LLM)引入反IVT战场。官方介绍,这套基于Gemini的AI系统能够模拟真实用户在网站或移动应用中的交互行为——理解页面或App的功能、操作导航、观察广告位置、截屏记录,并通过分析渲染指令来识别隐藏或异常广告。

谷歌方面透露,引入AI之后,针对移动端“欺骗性或干扰性广告”的无效流量减少了40%。这些广告包括被故意隐藏的展示位,或出乎意料弹出的广告窗口,均违反了Google的广告投放政策。尽管整个流程尚未完全自动化,但AI系统的引入显著提升了违规检测的速度与准确度。AI初步识别后,所有可疑案例会送至人工团队复核,确保政策执行的精准性。

无效流量并非新问题,但在移动广告、高速程序化竞价和全球跨平台投放的环境下,欺诈的技术门槛与隐蔽性不断提高。谷歌团队相关人士表示,广告欺诈是一场“你追我赶”的博弈,平台刚有新技术突破,坏演员就会迅速调整策略。而AI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快地响应并更新防御机制,比传统数据分析更具实时性与灵活性,也预示着广告安全将从“事后取证”迈向“实时拦截”的新时代。


Image
Image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