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布;全球媒体通胀或降至十年新低;阿里千问APP上线公测
最新动态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布;全球媒体通胀或降至十年新低;阿里千问APP上线公测
2025-11-193
Image

第一百七十九期 | 2025年11月19日


01.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

信息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为支持和引导平台经营者有效防范反垄断合规风险,健全反垄断合规管理机制,保护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规定,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今天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9日。征求意见稿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回应社会期待,为平台经营者设定清晰明确的行为指引。主要有以下特点:
从制定目的看,征求意见稿以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和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平台经济创新和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征求意见稿详细列举互联网平台可能发生的反垄断合规风险,引导平台经营者加强反垄断合规管理,有效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的发生,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不断提升竞争水平和发展质量。
从文件性质看,征求意见稿是不具有强制力的专项反垄断合规指引。做好反垄断合规可以大幅降低平台经营者的不确定性成本。征求意见稿旨在为平台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提供一般性指引,不具有强制力,是加强全链条监管的创新举措,有利于帮助平台经营者精准识别、评估、防范反垄断合规风险,主动规范自身经营行为。
从具体内容看,征求意见稿注重增强反垄断合规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征求意见稿结合平台经济行业特点、经营模式、竞争规律等,及时总结反垄断监管执法经验,提出8个场景中的新型垄断风险,引导平台经营者加强平台规则审查和算法筛查,构建全链条合规管理制度,针对性、穿透式做好反垄断合规管理工作。

02.

新趋势:AI漫剧广告投放激增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随着越来越多制作方的涌入,短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制作方的收入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一些制作方试图通过AIGC降低短剧制作成本,并开始探索AI漫剧。有调研显示,超六成受访从业者将AI等新技术应用,视为推动微短剧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AIGC技术的加速普及催生了动画微短剧这一新兴垂类赛道,AI技术推动真人微短剧进一步降本增效。有研究表明,采用AIGC工具后创作效率平均提升约50%。在AIGC赋能下,今年前8个月,动画微短剧上线数量持续走高,各平台累计上线2902部。AI漫剧也因此成为今年短剧从业者追逐的新内容品类

记者获悉,快手将投入百万元现金、千万可灵AI值以及上亿流量资源面向AI MCN机构以及AI内容机构推出合作计划,合作模式包括联合出品、付费短剧、联合运营三种形式。从数据上看,快手平台的AI漫剧内容也在快速增长。据了解,快手动态漫上线6个月用户规模突破了400万。而根据快手方面近日公布的数据,最近一年,快手累计上线数万部漫剧作品,单日投流收入超400万,数十部剧广告消耗破100万。


03.

报告:国内现存微短剧相关企业数量超十万家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勾正科技”

近日,《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主要发现在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上发布

报告指出,2025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持续推进专项治理与常态化监管,发布多项管理提示,健全分类分层管理机制,推进《微短剧管理办法》制订,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多地政府密集出台针对性政策,为优质内容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内容精品化、产业集群化、业态多元融合驱动微短剧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国内现存微短剧相关企业达10.02万家,仅2025年前9个月就新注册了1.68万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2.6%。

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主要综合性视频平台已上线325部横屏微短剧,同比增长24.5%。短视频平台、小程序和微短剧应用上的竖屏剧上线量也有所增加,预计2025年全年独立完整制作并上线的竖屏剧数量约为4万部。同时,微短剧内容质量显著跃升带动用户粘性持续提升,2025年1-8月,微短剧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120.5分钟,较年初增幅达25.9%。调研中,近八成受访用户表示,观看微短剧的频率较去年有进一步提升。

商业模式重构,微短剧加速探索生态破局。2025 年 1-8 月,短视频平台共上线 233 部有品牌合作的微短剧,有 87 个新品牌首次试水微短剧营销,电商取代美妆处于领投地位。这显示品牌从微短剧合作中已经获得切实营销回报,企业投入正逐步从“短期试探”转向“持续深耕”。

此外,海外微短剧市场持续扩张,2025年1-8月,海外微短剧市场总收入超1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4.9%;海外微短剧应用总下载量约7.3亿次,同比增长370.4%。中国企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收入前20应用中,九成具有中国背景,贡献约91%的市场收入。


04.

全球媒体通胀或降至十年新低 亚太市场趋于稳定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Campaign亚太”

ECI媒体管理公司近日发布《2026年媒体通胀报告》。报告综合了全球50个市场的数据,对电视、在线展示广告、在线视频、印刷、户外及广播媒体的通胀趋势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全球媒体通胀率预计在2026年降至3.1%,这将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排除2020年疫情时期的异常数据)。本次增速放缓,是在经历多年疫情后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出现的,同时也与全球主要市场消费者价格通胀的普遍缓解相适应。

在亚太区,总体媒体通胀率预计将从2025年的4.1%下降至2026年的3.7%,这表明市场正步入一个稳定期,而非收缩期。在亚太区两大主力市场中,印度位列全球媒体通胀最高的市场之一,其通胀率将小幅放缓至8.8%。与之相对,中国明年的媒体通胀率预计将微降至2.8%。从媒体渠道商看,线上与线下媒体的通胀趋势预计将基本同步,其中在线视频涨幅最为明显,达到4.4%;而印刷媒体则持续疲软,通胀率仅为1.1%。

ECI媒体管理公司亚太区负责人表示:亚洲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尽管这一地区2025年及2026年的GDP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但仍令西方多数国家望尘莫及。预计区域整体媒体通胀率,以及印度、中国等关键市场的通胀水平,与2025年相比仅将出现微幅波动,这标志着本地区媒体市场格局正日趋成熟。

ECI同时预警,由AI驱动的搜索与发现工具,可能对传统广告模式带来颠覆性影响。报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对话式搜索的普及,可能让消费者决策考虑阶段的广告触达机会缩减高达47%,这对既有的媒体盈利渠道构成了潜在威胁。不过,AI冲击的实际影响程度,最终将取决于其技术普和速度与相关平台监管政策的落实。


05.

百度财报披露第三季度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

信息来源:综合澎湃新闻、36氪财经等媒体相关报道

11月18日,百度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季度总营收312亿元,同比下滑7%,环比减少5%;非公认会计准则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为37.7亿元,同比减少36%,环比减少21%。

在本季财报中,百度首次披露AI业务收入,三个类别合计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超50%。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至42亿元,其中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28%。AI原生营销服务(涵盖了百度文库、百度网盘、数字员工等)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元。包含智能体和数字人在内的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达28亿元,同比增长262%。

财报显示,百度持续推进百度搜索的AI改造。今年10月,已有约70%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包含AI生成内容。对于百度人工智能搜索的商业化进程,以及对广告主和用户的影响,百度方面表示,接触过人工智能搜索结果的用户留存率更高,搜索请求量同比增加6%,使用时长也有所延长,预计70%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包含AI生成内容这一比例会保持稳定。

不久前,百度世界大会上CEO李彦宏提出“内化AI能力”,此次财报中AI业务的高速增长,也从侧面验证了百度自身在内化AI能力方面的进展。在最直接的广告领域,AI不再是优化工具,而是创收模式本身。专为直播带货设计的“慧播星”数字人,在今年“双11”期间带动GMV同比猛增91%;为商家打造的“商家智能体”,有案例显示则能将旅游业成单率提升30%,教育业线索成本降低30%。数字人与智能体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在线营销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06.

阿里巴巴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 千问App上线公测

信息来源:综合新浪财经、钛媒体等媒体相关报道

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启动“千问”项目,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当天,千问APP公测版上线,登陆各大应用商店,网页端与PC版同步开放。基于全球性能第一的开源模型Qwen3,凭借免费,以及与各类生活场景生态的结合,千问APP在公测上线次日便迅速冲入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第五位。

自2023年全面开源以来,阿里巴巴的Qwen系列模型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应用最广的开源大模型之一,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积累了极高的行业声誉。其最强的旗舰模型Qwen3-Max,在近期评测中性能也已跻身全球前三。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千问APP的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成为一个“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未来将陆续覆盖办公、地图、健康、购物等多个生活场景。同时,为进一步角逐全球市场,面向海外用户的千问APP国际版也将在近期上线,计划借助Qwen模型已建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等产品展开直接竞争。

“中国超算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对此表示,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已进入关键阶段,大模型不仅是技术制高点,更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他认为,千问APP的推出,让中国乃至全球更多人能够体验到中国AI大模型的实力。展望未来,郑纬民院士表示,期待有更多的中国AI团队能沉下心来,打造真正有竞争力的模型与应用,让中国AI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Image
Image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