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广电总局要求加强小程序微短剧片名审核;微信发力社交电商;蚂蚁集团调整公司组织架构
最新动态
广电总局要求加强小程序微短剧片名审核;微信发力社交电商;蚂蚁集团调整公司组织架构
2024-12-3027

收录于话题

#行业动态

第一百三十九期 | 2024年12月30日


01.

国家广电总局:加强小程序微短剧片名审核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其核心要义是对微短剧片名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纠偏,并在导向、体例、艺术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管理提示提出,自今年2月总局实施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管理政策以来,微短剧从业者积极响应,努力调整创作方向,提升思想文化内涵。“重点微短剧”更是创新不断、佳作频出,不少微短剧以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片名,激发用户对片名和剧情的双重愉悦。
与此同时,由平台负责自审的“其他微短剧”,虽然内容违规问题已大幅减少,但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的顽疾,严重拉低了微短剧行业整体形象,亟待治理。
据了解,流量、利益成为部分微短剧制作和播出平台敢于在片名方面走偏、打擦边球的重要动因。对此,管理提示说,“小程序类微短剧为刻意追求投流效果,片名问题尤为严重,必须严加整治。”管理提示就加强片名审核工作,分别在导向、体例和艺术上提出新要求。

0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突破450万家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消息,根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1月30日,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达到457.41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17.99%,呈迅猛增长态势。
从产业分类来看,我国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数量达216.69万家、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数量达196.25万家、数字产品服务业企业数量为23.63万家、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数量为20.82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7.60%、19.64%、16.70%和8.92%。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浙江、山东三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位于全国前三,分别为75.35万家、44.04万家和40.03万家,占全国总量比重分别为16.47%、9.62%和8.75%,与202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6.68%、21.31%和14.69%。

03.

勾正科技:移动端流量几近触顶,流量新阵地在智能大屏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勾正科技”

近日,勾正科技发布《2024年智能大屏(OTT)媒体价值研究与营销趋势洞察》报告,从媒体价值、用户价值、内容价值、营销价值全方位解读2024年智能大屏行业的发展与变化。报告指出,2024年,移动端流量几近触顶,内容方、平台方、品牌方,亟需寻找流量新阵地。而智能大屏(OTT端)作为渠道阵地,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媒体价值持续升维,广告主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报告指出,近几年,智能大屏(OTT端)流量持续增长,用户注意力大幅增加,成为各方瞄准的新目标。一方面,OTT端流量增速赶超移动端。根据勾正URS数据显示,2024年6月,OTT端用户规模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9%,相较移动端高出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OTT端流量增长空间高于移动端。我国网民手机上网的使用率高达99.7%,接近天花板,而OTT端用户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报告指出,优质内容是牵引用户注意力的关键,智能大屏凭借大屏幕、超高清、全景声的视听体验,强力聚合用户注意力。OTT内容注意力增加。2024年,OTT端电视剧、电影、综艺等节目内容的点播日活规模同步增长,电视剧、电影的增幅超10%,少儿、纪录片增幅在60%以上。一方面上新内容是获得用户注意力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经典内容常看常新,也是大屏抢夺用户注意力的一大法宝。
报告指出,品牌力提升大屏助力品牌穿越周期当下,宏观环境面临不确定性,部分企业忽略了品牌长期建设,导致品牌力减弱,消费者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下降。品牌亟需找到正确路径,穿越长经济周期。智能大屏,作为视频媒体新的增长阵地,在自身媒体、用户、内容价值不断提升的趋势下,正向反哺品牌营销,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04.

QuestMobile盘点 2024年新媒体生态:内容商业化进入爆发期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QuestMobile”

近日,国内知名的互联网研究机构QuestMobile发布《2024年新媒体生态盘点》报告。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份,包括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微博在内的新媒体平台全网去重活跃用户规模及渗透率分别达到10.71亿、85.7%。其中,行业整体维持增长态势,不过因为竞争角逐,导致平台用户分化已经出现,抖音、小红书月度活跃用户仍维持较高增长,同比分别达到8%、11.9%。此外,用户使用的集中化趋势明显:使用1个和2个平台的用户占比已经接近6成。
从用户画像上,也可以看出当前各大平台角逐的激烈程度,例如,抖音和快手持续争夺用户,快手在36-40岁年龄段用户占比更突出;小红书女性用户占比达到65%;哔哩哔哩35岁以下用户占比高达87.8%。同时,微博、哔哩哔哩、小红书二线及以上用户占比分别达到55.9%、57.6%、55.4%,相比之下,抖音、快手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更高。这种情况下,线上消费能力大于2,000元且终端设备价格高于2,000元的高价值用户,已经成了各新媒体平台竞争的核心,直接影响到硬广、软广、电商、本地生活等等商业化变现的价值。

05.

蚂蚁集团成立数字支付事业群和新的支付宝事业群

信息来源:蓝鲸财经

近日,蚂蚁集团总裁发布全员信,宣布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新的调整。
全员信内容显示,蚂蚁集团将成立数字支付事业群,在线上支付事业部(即原互联网支付事业部)、线下支付事业部、支付宝(中国)的基础上组建数字支付事业群,以此来加快创新支付产品的发展。
同时,蚂蚁集团将成立新的支付宝事业群,在APP事业部、广告事业部、数字化产品事业部、数字民生事业部、数字出行酒旅事业部、以及数字物流事业部(即原数字物流&企业码事业部)的基础上组建新的支付宝事业群,以此来加速用户增长与活跃,加速商业化。
蚂蚁集团在全员信中表示,新的支付宝事业群的成立,标志着支付宝从一个工具型软件向互联网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也彰显支付宝在服务业数字化上的决心。
全员信还透露,后续蚂蚁集团将进一步围绕垂直行业深服务和AI时代的生活管家这两个策略,探索医疗健康、芝麻信用及循环经济和支小宝的创新组织方式,待确定后另行宣布。
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支付宝在移动支付中正面临着更全面的竞争。此番调整背后,蚂蚁集团或许正在感受到守住其市场份额的紧迫性,未来,移动支付的竞争将进一步向用户体验、支付场景的创新展开。

06.

微信小店开通送礼功能 发力社交电商

信息来源:综合光明网、智通财经等媒体相关报道

近日,微信上线了一项新功能——微信小店的“送礼物”功能。微信用户不仅能买东西,还能将买到的东西以类似“红包”的形式赠送给自己的微信好友。具体来看,根据相关规则,除了珠宝首饰、教育培训类目,以及原价高于1万元的商品外,都将默认支持“送礼物”功能。
接收方还可根据个人喜好更换为价格相同的其他款式,如不同的款式、颜色、尺码等,这样的设计旨在让送礼更加方便,同时更能满足接收方的需求。
目前,该项功能正在灰度测试中。这一功能的推出也再次点燃了各界对于微信商业化,尤其是电商方向业务的讨论热情。在二级市场,近期率先开通微信“送礼物”功能的消费类、电商运营类公司股价频频大涨。但微信方面表示,目前并没有计划将“送礼物”功能赋予太多商业属性,不是想要大力推广微信小店,只是单纯做了个实用的功能。
2024年8月,微信将微信小商店、视频号小店等整合升级为“微信小店”,宣布接入微信全域流量。9月,微信为招揽商家入驻再次降低门槛,只需要营业执照和商品信息就能入驻,部分情况下商家可0保障金试运营“微信小店”,电商技术服务费门槛也从5%将至2%。腾讯高管透露,微信小店将完全集成到微信生态中,享受来自社交业务,如单聊、群聊、朋友圈,以及公众号、微信搜一搜、视频号等多个渠道的流量支持。
对此,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仅在送礼场景即有望取得千亿级市场份额,进一步考虑其对于微信生态的影响,牵动的社交电商总规模有望在2027年达到万亿。从零售格局的角度看,社交电商的兴起既可带来增量消费,又将分流其他渠道份额,预计短期内其对线下零售的影响将强于电商,长期则随着玩法的延伸,有望解决体验、商品层面的痛点并进一步开发更多含有商品消费的社交场景,推动行业规模持续上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