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去年1-11月广告市场花费同比上涨1.7%;《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印发
最新动态
去年1-11月广告市场花费同比上涨1.7%;《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印发
2025-01-157

收录于话题

#行业动态

第一百四十一期 | 2025年1月15日


01.

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信息来源:新华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部署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

一是丰富消费惠民举措。举办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支持各地在游客互送、资源互推等方面加强合作。实施“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等消费惠民让利行动,鼓励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及区域一体化消费惠民措施。拓展公共机构服务供给,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文化体验、艺术普及等服务,支持文博场馆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
二是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需求。推出一批高品质少儿题材舞台剧目,打造亲子度假酒店,优化亲子游乐服务。创新发展研学旅游,推动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提升老年人文旅服务品质,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和旅游产品。
三是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丰富文化娱乐产品,鼓励各地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巡演项目巡演地不再重复进行内容审核。推出冰雪旅游、避寒避暑旅居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增开旅游列车。开发时尚国潮产品,打造国货“潮牌”、“潮品”。
四是培育消费场景。盘活提升存量空间,丰富传统消费场所文旅业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出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打造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支持各地对消费集聚商业区升级改造、优化配套服务,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
五是创新产业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领域“两新”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各地统筹用好各渠道资金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扩大文旅有效投资,加快重组中国旅游产业基金。释放职工消费潜力,鼓励错峰休假。
六是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扩大文化和旅游场所接待规模,优化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等预约、售票管理,做好大型文化和旅游活动公众通信服务。优化入境旅游政策,用足用好现有过境免签政策和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推广“即买即退”措施。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推进线上线下同步治理,抓好重点场所安全监管。

02.

六部门: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

信息来源:新华财经

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机制,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利用,释放数据价值。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规则明晰、产业繁荣、多方协同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体系基本构建,数据合规高效流通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繁荣数据市场、释放数据价值提供坚强保障。
《实施方案》提出,强化个人数据流通保障。完善个人数据权益保障机制。对于个人数据流通,应当依法依规取得个人同意或经过匿名化处理,不得通过强迫、欺诈、误导等方式取得个人同意。制定个人信息匿名化相关标准规范,明确匿名化操作规范、技术指标和流通环境要求。鼓励采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等多种方式,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受理、处置渠道。
《实施方案》还提出,防范数据滥用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数据的黑灰产业,加强敏感个人信息保护,限制超出授权范围使用个人信息。依法依规惩处利用数据开展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各方主体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在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下,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持续增强风险分析、监测和处置能力,防范发生系统性、大范围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研究完善数据流通安全事故或纠纷处置机制,提升流通风险应对能力。

03.

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信息来源:新华社

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数据标注产业专业化、智能化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规模大幅跃升,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数据标注产业是对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分类、注释、标记和质量检验等加工处理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据标注产业对于提升数据供给质量、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为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围绕深化需求牵引、增强创新驱动、繁荣产业生态、优化产业支撑等四方面提出13条具体政策举措。
意见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型数据标注企业,打造一批产学研用联动的创新载体,建设一批成效明显、特色鲜明的数据标注基地。此前,我国已确定成都、沈阳、合肥、长沙等7个城市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对于公共数据标注需求越来越多的情况,意见提出释放公共数据标注需求,深化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应用,编制公共数据标注目录,依法依规有序推动公共数据标注与开发利用。
业内专家认为,高质量数据短缺是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数据标注产业是对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分类、注释、标记和质量检验等加工处理的新兴产业,能够产生高质量的数据集,让机器读得懂、学得快、训得好。

04.

CTR:去年1-11月广告市场花费同比上涨1.7%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CTR媒介动量”

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广告市场同比上涨1.7%。11月份的广告市场刊例花费同比与环比分别下跌1.0%和6.1%。

从各广告渠道表现看,2024年1-11月火车/高铁站、电梯LCD、电梯海报和影院视频广告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刊例花费同比分别上涨1.0%、21.4%、15.1%和7.4%。从11月的月度表现看,机场、电梯LCD、电梯海报、影院视频和互联网站五个广告渠道的投放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其他渠道的广告花费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同比缩减。
从具体的行业及品牌表现看,2024年1-11月广告市场头部榜单中,娱乐及休闲、化妆品/浴室用品、邮电通讯、衣着行业广告刊例花费同比增长均达双位数;酒精类饮品、商业及服务性行业的广告投放也呈现个位数的同比上涨;药品、食品、饮料行业投放量大,持续位居榜单前列。
从头部行业的媒介选择上看,商业及服务性行业、个人用品、娱乐及休闲、邮电通讯等行业在电视广告加大宣传力度,其中旅游/区域形象、眼镜/隐形眼镜、医疗/保健机构、通讯产品等多个品类在电视渠道表现活跃,广告刊例花费同比增长均达两位数;化妆品/浴室用品、娱乐及休闲、邮电通讯、酒精类饮品、衣着等行业在户外广告渠道投放量大且增投显著。
品牌表现方面,2024年1-11月整体广告花费前二十品牌共覆盖药品、饮料、酒精类饮品、邮电通讯、化妆品/浴室用品等十个行业,其中近半数品牌来自药品和饮料行业。

05.

针对MCN机构,国家网信办拟出台管理新规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简称:MCN机构)是指在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入驻,为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提供策划、制作、营销、经纪等相关服务的机构。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MCN机构作为连接内容创作者与平台、品牌的重要桥梁,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
为规范MCN机构互联网信息内容相关业务活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相关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草案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草案提出,MCN机构不得组织、实施恶意蹭炒社会热点事件等行为,包括煽动网民情绪,故意引发群体对立,恶意蹭炒社会热点事件;通过人工方式或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批量发布同质化内容等网络水军行为;利用“网红儿童”牟利,包装、炒作未成年人等
草案也提到,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建立专门针对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的举报通道,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平台规则和入驻协议的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提醒、限期改正、暂停营利权限、限制提供服务、入驻清退、纳入本平台黑名单等措施,并向网信部门报告。发现网络账号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依法依约处置网络账号所属机构。
草案还明确,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及本规定的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由网信部门依法依规纳入互联网黑名单,实现联动处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在一定期限内不再为其办理入驻手续。

06.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仅退款”助长了低质低价竞争风气

信息来源:综合国新网、新京报等媒体相关报道

近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在谈到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问题时表示,平台利用“仅退款”规则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主要电商平台后,“仅退款”规则已进行了优化。
束为表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不断优化市场监管方式和手段,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在政策措施方面,主要出台了《关于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通过多元化举措,提升流量扶持实体经济效果,帮助解决平台内商家面临的实际困难,强化对农产品商家、特色商家、新入驻商家流量扶持,充分激发广大中小微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在督促整改方面,针对社会集中反映的“仅退款”问题,约谈主要电商平台,就平台利用“仅退款”规则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等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约谈以后,主要电商平台对“仅退款”规则进行了优化,为平台内商家提供了更大自主权。
束为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从促进平台规则公平透明、降低平台内商户成本负担、净化直播电商行业生态等方面着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抓紧完善平台规则、直播电商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着力整治利用平台规则破坏公平竞争、侵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打击直播电商领域虚假营销等行为。通过切实规范平台经济市场秩序,促进企业有序竞争、互利共赢,让平台经济的赛道既有“参天大树”又有“绿草如茵”,推动平台经济领域“草木繁茂、生意盎然”。

07.

B站拿下2025央视春晚转播权

信息来源:科创板日报

近日,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宣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达成重要合作。除夕夜,B站将全程同步直播央视春晚,并成为央视蛇年春晚的独家弹幕视频平台。这是B站成立15年以来,首次直播央视春晚。
记者从B站方面了解到,B站方面将为春晚直播定制全新的互动、观看功能。央视总台也将在B站开设春晚账号,为用户带来历届春晚中的精彩内容。
自2015年央视春晚第一次联手微信打造了“摇一摇”发红包互动功能后,此后,与央视春晚的互动合作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争夺的目标。百度、快手、抖音、京东等互联网大厂,已经先后与春晚有过合作。
2025年的春晚互动,阿里巴巴已经拔得头筹。就在2024年12月,阿里巴巴宣布成为2025春晚独家电商互动平台,阿里云也将成为总台春晚云计算AI独家合作伙伴。春节期间,阿里云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及AI技术将支持全球华人云上看春晚。这是央视总台春晚史上首次引入技术合作伙伴。
数据显示,去年春晚15-44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达到51.59%,年轻人正成为春晚的主力观看人群。作为国内年轻群体活跃度最为高频的视频社区,B站也是年轻人关注春晚,讨论春晚的主力平台。从平台发展角度来看,转播春晚或将为B站在内容破圈和用户活跃留存上进一步拓展空间。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